原标题:我氧你科普|自然界中这3种情况可以形成空气负离子
雾霾和污染已成常态,“压力山大”也成常态。放下包袱,走出城市“牢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是吸一口和着泥土芬芳的自然空气,已经成为无数城市居民的迫切需要。也正因为这种需求,近些年到森林里深呼吸的游客大增。
虽然我们常常被“森林氧吧”中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所诱惑,且主观断定,它一定是有益健康的东西,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明了空气负离子究竟身为何物。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采访专家学者等途径获得的信息,漫谈空气负离子。
什么是空气负离子?
它从哪儿来?
自然状态下,空气分子的极性呈中性,但在宇宙射线、紫外线等外界能量的作用下,部分空气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理论上讲,存在于自然界的负离子与正离子是等量的,但研究发现,即使清洁环境中的空气,正、负离子的浓度比值常大于1。
当空气遭到污染时,就产生了病毒、细菌、有害物质、有害气体及含有多种成分的尘埃,它们都带正电荷。正离子的增加导致正、负离子比例失调,这种变化会令人体感到不适,甚至导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情绪不安、呼吸困难、工作效率下降等。
大约在上世纪初,俄罗斯学者发表了用空气负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空气负离子率先引起医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就像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健康同样离不开负离子。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给人体补氧补电等多种功效,且能利用其带电功能,将空气中悬浮的污染物、细菌、微生物等吸附捕获,从而使得空气变得清洁。因此,空气负离子含量越高,空气就越清洁舒适。正因为这些神奇的功效,空气负离子有空气清洁剂的美称,也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目前,在环境评价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已被列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学术界普遍认为,自然界中3种情况可以形成空气负离子:一是大气受宇宙射线、紫外线、雷雨、风暴、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释放出的电子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空气负离子;二是瀑布冲击、细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动,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产生负离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