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饮食健康网健康资讯正文

博士结业后该去哪来看看55所闻名高校博士结业去向最新统计数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1 21:17:18  阅读:5805+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各大学招揽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众多一、二线城市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向博士毕业生抛出橄榄枝。

学术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扩大,一时间使得博士毕业生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

笔者选择 2018 年 5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4856 名博士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样本,约占当年全国博士毕业生总量的 41%

对博士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与态势、职业选择和地域选择做多元化的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博士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通常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过由于近 10 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校教职需求的缓慢增长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开始饱和,致使博士毕业生获得学术职业的难度逐渐提高。

笔者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只有 50.2%。据蔡学军和范巍等人的统计,1997 年、2007 年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分别为 74.6%、54.3%。

综上所得,笔者认为,近 20 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对于学术界就业溢出的博士毕业生来说,博士后是有志于学术但无法直接获得理想研究型大学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最主要的选择,因此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的快速上升,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就会慢慢的高。

但蔡学军等人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一直不高,在 2008 年之前,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的比例始终低于 5%。

近年来攻读博士后的比例虽然有所提升,2018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中深造的比例约达到 11%,但与美国高校同期博士生中 39% 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后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工业界及事业单位等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

工业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也是博士毕业生就业溢出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博士毕业生在 1997 年时选择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只有 4.2%,此后一直到 2007 年均保持略微上升,但到 2018 年时,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急速攀升到 19.39%,增长速度较快。

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各类事业单位中就业的比例非常高。在 1997 年时只有 1.6%,但到 2002 年时上升到 11.6%,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8 年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职的比例高达 20.66%。

与同期美国博士生就业流向相比,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从学术界流向工业界的比例虽然低于美国,但增长速度更快。而在非营利组织就业方面,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高于美国博士毕业生。

高校属地及所在区域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

受生源地、事业的初始积累与地缘的亲近性等因素的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表现出非常强的属地就业特征

笔者对公布在属地就业的所有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了统计,发现博士毕业生在属地的就业率平均达到 51.67%。

从图 1 中可以发现,属地就业率超过 60% 的高校达到 5 所,主要集中在东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京沪行业特色高校,属地就业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南大学(73.85%)、北京中医药大学(72.09%)、合肥工业大学(69%)、山东大学(68.97%)和上海财经大学(62%)。

属地就业率在 50% 到 60% 之间的学校达到了 11 所,占到有效统计样本的 35.48%,在该区间除了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西部地区高校之外,均为东部地区高水平大学。

属地就业率在 40%~50% 之间的学校也达到了 12 所,这一区间的高校性质较为多元,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大学,也有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等。

相比之下,属地就业率较低的高校只有 3 所,分别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属地就业率均低于 40%。

除了属地优先之外,博士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就读地所在区域内就业。

统计发现,博士毕业生在属地所属区域就业的比例平均达到 17.8%,除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比例低于华东之外,其余各高校在属地所属区域的就业比例均超过了其他区域。

其中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省份而就业的比例较为接近,基本都在 18% 左右。

西北和西南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周边省份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过也都超过了 10%,兰州大学和重庆大学毕业博士生在属地周围区域就业的比例接近 14%。

中部省份博士毕业生倾向于向东部省市流动

不同区域之间的属地及其区域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存在差异,这是否意味着不同区域或省份的生源输出和博士人才流入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为了揭示其背后缘由,本研究选择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7 所东部和中部代表性高校做多元化的分析。

结果显示,山东和河南作为主要生源地的次数均达到了 7 次,安徽达到了 6 次,山西、湖北、湖南和江苏也都达到了 3 次,河北、上海和江西则各有 1 次。

与此相对,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入地的分布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有 5 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江苏、浙江和河南作为主要流入的省份,有 4 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主要流入的省市,有 2 所高校博士毕业生以山东、安徽和湖北为主要流向的省份,湖南、江西和广西则分别有 1 所对应的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其作为主要就业流向目的地,而山西与河北却没能作为样本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的主要选择。

两相对照发现,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输出次数大于输入次数的省份,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大多数都属于中部地区。

而作为主要输入次数大于输出次数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除广西之外均属于东部地区。

此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主要输出地次数与输入次数相等的省份只有江西。(见图 2)

换言之,中部省份充当了人才主要输出地的角色,东部省市则成为博士生主要流入的目的地

西部省份高校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属地

西部地区博士人才流动特征与中东部情况不同。笔者选择兰州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两所西部高校做多元化的分析。

研究发现,两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大规模流向中东部,西部对流入的博士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

以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为例,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生源输出到兰州大学的博士生源比例要大于回流到上述地区的比例,也就是说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储蓄与涵养功能。

同样,在西南财经大学,除华北外,其他区域输出的博士人才生源绝大部分都留在西南地区。

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相对发达地区作为人才输出的比例要大于回流到各自区域的比例,东北地区输出和流入的比例接近。

概言之,在博士人才环流过程中,西部地区较好地吸引和存留了其他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成为其他区域的人才净输出地。

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趋势与思考

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博士毕业生总体上保持了非常高的就业率,除了部分农林、师范和中南地区的高校外,就业率均超过 95%。

在就业流动趋向方面,博士毕业生流向学术界的比例出现缓慢下降的迹象,流向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相当,且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速。

在区域就业流动上,显现出围绕属地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和格局,但在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中部承担了同时向东部和西部输送人才生源的作用,东部吸引了大量非本区域生源的博士人才,西部地区高校在博士人才的培养和引流上起到了较好的存储与涵养作用。

围绕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特点有几点需要引起业界的关注。

1. 高校学术职业吸引力一般,博士毕业生就业学术溢出的现象日益增强。

一方面,这反映了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不愿意继续留在学术界选择过渡性的博士后职位,延迟获得教职。

这在笔者对研究生院高校自然学科博士生内在学术动机的一项调查中得到佐证,因单纯对科研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而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仅占总体的 13.95%。

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当前学术与高等教育体系对博士毕业生缺乏足够吸引力。

换言之,大学中的学术氛围、以及教师管理和保障仍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如果大学组织在薪资、福利、晋升和管理等方面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条件,则势必会将更多优秀博士毕业生推向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研发机构。

2. 流向非学术部门领域的博士毕业生培养质量需要引起关注。

如果暂不考虑流向非学术部门就业速度过快的问题,单从服务知识经济发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似乎较好响应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其中隐含的质量上的问题或许值得我们重视。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不排除有科研能力薄弱而被动流出学术界的原因。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而言未必是好事。

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倡导博士毕业生去工业或企业就业的同时,确保博士研究生自身拥有非常良好的科研能力或许更为重要。

3. 中西部地区省份能够准确的通过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就业的偏好,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集中在西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这主要是受到高校学术职位需求和生源地就业偏好两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拥有良好高教实力的中部地区省市来说,如湖北省和湖南省,应重点优化省内各级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提高教师职位的待遇条件,引导和支持属地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聘用高层次博士毕业生,吸引属地及周边博士生就业。

而对于博士人才净流出的中部地区而言,如山西、河南和安徽,除了提升省内高校学术环境、激励企业研发投入之外,应充分的利用博士毕业生属地就业溢出和生源地就业偏好的特征。

一方面组织省外博士回省参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并在省外常态化召开专场人才宣讲会和招聘会等方式,加强与外地博士生的事业联系,吸引博士毕业生回乡就业;

另一方面加强对周边科教中心博士人才的招揽,加大资助力度,主动吸收北京、上海、西安和南京等区域高教中心流出的博士人才。

你毕业后想去哪?

留言讨论一下吧~

感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孙一睿、周柯对本文基础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做出的贡献!

DO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9.09.15

作者:李永刚,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9 年第 9 期第 87-93

本文来源:生物学霸

BioWorld推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