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饮食健康网健康资讯正文

怎样预防脑血栓 脑血栓预防的生活小常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31 23:38:57  阅读:3175+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莫文蔚

  脑血栓与很多突发性疾病一样,发作前并不明显但是却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高血压是脑血栓病发的一个因素,这种突发性疾病在平时更应该做好预防措施,下面一起来看下几个生活小常识。

  脑血栓与很多突发性疾病一样,发作前并不明显但是却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高血压是脑血栓病发的一个因素,脑血栓还与血液的粘稠度有关,粘稠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像这种突发性疾病在平时更应该做好预防措施,下面一起来看下几个生活小常识。

  饮水充足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戒降烟酒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 劳逸结合,用脑要适度,不要持续时间太长,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应休息10分钟左右,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应休息5~10分钟,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

  生活规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

  控制体重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 慎用药物 久服催眠药、镇静药、抗精神药、止血药、利尿药、清热药(如复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药(如氨茶碱),可使脑中风机会增多。

  情志调养

  情绪要稳定,经常保持乐观、豁达、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思、悲痛。因为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使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引起心脑血液循环紊乱而诱发中风。

  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诱发脑中风,因此,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一定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视网膜居于眼球壁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膜。如果视网膜的神经上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了即为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造成两者之间存有间隙,从而使得部分视网膜无法感知外界光的刺激,从而出现视觉模糊的症状。那么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有哪些?视网膜脱离该如何治疗?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视网膜脱落的原因

  1.视网膜变性:由于视网膜构造复杂,血供独特,易于因种种原因引起变性。周边部与黄斑部为变性好好部位。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

  2.裂孔形成:在裂孔发生之前,常见下列改变(1)格子样变性;(2)囊样变性;(3)霜样变性;(4)铺路石样变性;(5)视网膜加压发白和不加压发白;(6)干性视网膜纵向皱襞。

  3.玻璃体变性:正常情况下,玻璃体为一透明胶状结构,充填于眼球内后部4/5的空腔内,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贴着于色素上皮层有支撑作用。除在睫状体扁平部到锯齿缘以及在视盘周围和视网膜有粘连外,其他部位仅和视网膜内界膜紧紧相附,但并无粘连。

  4.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常见的玻璃体变性改变有(1)玻璃体脱离;(2)玻璃体液化;(3)玻璃体混浊和浓缩;(4)玻璃体膜形成。

  5.危险因素:(1)与近视眼的关系;(2)眼外肌运动的影响;(3)与眼外伤的关系;(4)与遗传的关系。

  6.近视眼:近视眼易于产生玻璃体变性及后脱离。视网膜变性如格子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等更可能在近视眼中见到。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7.无晶体眼:白内障手术伴有玻璃体并发症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发生在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者可能与填补原晶体空间的玻璃体运动有关。玻璃体腔的大,增加了玻璃体摆动的空间,使其对视网膜的牵引力增强。术中玻璃体的丢失加剧了这种作用。有玻璃体嵌顿时,则改变了玻璃体后脱离的自然状况,从而诱发了玻璃体对无晶体眼视网膜的效应。

  8.年龄:老年人玻璃体大多变性、液化,常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因而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治疗脑血栓的食疗偏方

  脑血栓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在积极的治疗同时,在饮食上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辅助治疗呢?

  脑血栓是一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当脑血栓的病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偏瘫的情形发生。那么我们有什么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能吃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辅助治疗的食疗偏方供大家参考。请在医生建议指导下服用。

  巴豆醋糊

  配方:巴豆50克,食醋适量。

  制用法:将巴豆研末,取药末约15克与食醋拌和,调成稠糊状,备用。用时取巴豆醋糊填脐孔中,上加薄姜片,放上艾炷,点燃灸之,至患者苏醒为止。

  功效:祛风通络,开窍。适用于中风闭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手足厥冷,面目昏暗,两手握固,或大小便失禁。

  龟血炖冰糖

  配方:乌龟3只,冰糖5克。

  制用法:将乌龟头切下取血,碗中放入冰糖隔水共炖熟。服食。

  功效:养血通脉。用治腰肌劳损,脑血栓、四肢麻木。

  乌梅冰片

  配方:乌梅6克,冰片3克。

  制用法:加水少许,捣烂,搽牙龈即可。

  功效:用治脑血栓口噤不开、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四枝一皮汤

  配方:槐枝、柳枝、椿皮、楮枝、茄枝各500克。

  制用法:煎水3大桶,大盆当洗,水冷添热,洗后覆被取大汗,禁风3~7日,如未愈再洗。

  功效:治疗年久脑血栓。

  桑叶汤

  配方:桑叶3~6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祛风,安神。用治摇头不止、言语不清、口流涎水之脑血栓。

  古方“豆淋酒”

  配方:马料豆、黄酒各适量。

  制用法:将豆放入锅中炒焦,冲入热黄酒半杯。趁热服,服后盖被卧,得微汗则愈。

  功效:利水,祛风,活血,解毒。用治妇女产后脑血栓之四肢麻痹、口眼歪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