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饮食健康网健康资讯正文

丛集性头痛是什么 丛集性头痛原因和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6 07:24:58  阅读:2922+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金城武

  头痛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但是不同的头痛类型又应该怎么办呢?大家对于丛集性头痛是什么了解多少呢,丛集性头痛症状是什么呢?现代医学对于丛集性头痛治疗方法是什么呢,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

  目录

  1、丛集性头痛的病症介绍 2、丛集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3、丛集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4、丛集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5、丛集性头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6、季节变化引发丛集性头痛

  7、丛集性头痛的保健 8、丛集性头痛的非药物预防

  丛集性头痛的病症介绍

  丛集性头痛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因头痛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多见于青年人,20~40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5倍,一般无家族史。分为发作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

  发作时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大部分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s征。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

  呈丛集性发作时,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检查

  1.颅脑CI或MRI排除颅内、外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MRI显示发作期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2.组胺试验可诱发典型疼痛即可诊断。

  诊断

  1.以一侧眶周和前额的突发性搏动痛或胀痛为主,可一天内发作数次,连续发作数天至数月后中止。间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又以原有形式复发。

  2.头痛突发突止,发作时间较恒定,1次发作持续数l0分钟至数小时。

  3.发作时常伴有眼部充血、流泪、鼻阻、流涕,少数可有恶心、呕吐。

  4.脑阻抗血流图呈高血容量型。

  5.可能有过敏、颅脑外伤、鼻窦炎、颈椎病变等病史及相应体征。

  高血压是我们常说的三高之一,也是目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杀手之一,尤其对中老年朋友和肥胖人群,了解高血压刻不容缓。那么,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呢?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有什么禁忌,不能吃什么食物?如老百姓所讲,偏方治大病,那治疗高血压有哪些偏方呢?

  高血压怎么引起的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我们一般将无法确定发病原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将能发现确切病因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在平时的疾病诊断中,我们常见的高血压有90~95%是为原发性高血压,但要想确诊,仍需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5%~10%,但随着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的不断进展,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会不断下降,本文则主要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2.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 6 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3.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4.饮酒

  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5.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6.其他危险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缺乏体力活动等。除了高血压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

  丛集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1.偏头痛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与典型偏头痛容易鉴别,但是,与非典型性偏头痛常不易鉴别。普通型偏头痛发作时,有部分患者有视觉障碍或其他血管痉挛的表现。头痛常是普遍性而不限于一侧,也没有连续和密集发作的特点。面部偏头痛,有些患者头痛的部位虽然在面部或与丛集性头痛的部位一样,但疼痛一般较轻而持续时间较长。

  2.血管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发病机制是患者头痛时头颅外动脉扩张现象,因此传统上列为血管性偏头痛特殊类型。但本头痛与内分泌紊乱无明显关系,更年期发作不见减少,发作时血浆中5-羟色胺并不减少,而组胺升高,由于颈部血管对组胺超过敏反应所致。紧张、饮酒、服用硝酸甘油可以激发,亦有人认为缺氧也可以诱发。

  并发症

  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由于长期头痛,患者会出现情绪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

  治疗

  1.与偏头痛治疗基本相同。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2.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部分患者有效。非甾类固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预后良好,多数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预防

  避免诱因,注意饮食,禁酒,保持心境平和。

  丛集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丛集性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颅内、颅外血管扩张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以下3种学说。

  血管源学说

  某些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组胺、乙醇等可诱发丛集性偏头痛发作,而缩血管药物,如麦角胺、去甲肾上腺等可使之缓解,因此可能丛集性偏头痛与血管有关。

  研究发现,丛集性偏头痛发作时痛侧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管径扩大,发作停止后变小;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丛集性偏头痛发作时痛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侧,也高于缓解期,而痛侧大脑前动脉流速低于对侧。

  神经源学说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疼痛均发生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提示与三叉神经有关。可能三叉神经受到逆行性刺激,诱发疼痛的物质和其他血管活性肽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而头痛。

  疼痛发作侧的自主神经症状,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说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丛集性偏头痛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组胺学说

  组胺是一种强血管扩张药,部分丛集性偏头痛患者血中组胺增高,皮下注射组胺可以诱发患者头痛发作,丛集性偏头痛的临床症状很像组胺反应,应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研究发现,丛集性偏头痛患者痛侧颞部皮肤肥大细胞增多,其活性增强,该细胞能合成和释放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

  丛集性头痛的主要症状

  【丛集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一)偏头痛(migraine)

  头痛开始表现为一侧眶上、眶后或额颞部位的钝痛,强度增长时具有搏动性质,尔后持续为一种剧烈的固定痛,并扩展至整个半侧头部,甚至上颈部。患者面色苍白,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通常为一整天,常为睡眠所终止。头痛前往往有前驱症状,且多为双侧性,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多有家族史。血中组织胺稍有增高而五羟色胺(5-HT)显著降低。

  (二)基底动脉型偏头痛(basilar migraine)

  常见于青年女性,与月经关系密切。发作突然,前驱症状包括视觉先兆:闪光、闪辉性暗点、偏盲或短暂性黑蒙。或有前庭功能紊乱、听力减低或丧失,且可伴有小脑症状,出现眩晕、耳鸣、共济失调、构音不良等。先兆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后出现枕部剧痛,常为跳痛、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时尚能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此种头痛是一种弥散性血管运动功能紊乱。

  (三)Sluder氏颅-面血管性疼痛

  大多发生于男性,表现单侧固定的阵发性头痛,累及眼眶及其上下区域而不超越至对侧,伴有植物神经及血管-分泌症状如Horner氏征、结膜充血、流泪、鼻堵及单侧流鼻涕等。无大脑皮质症状。发展有特殊性,3~6周内每日或数日发作一次,继而完全缓解数日或数年,然后复发。

  丛集性头痛的特点体现在哪里

  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是什么?哪些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是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对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请关注下面我们对于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介绍。

  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

  【1】瞬发瞬止,每次都定时发作,像是定时闹钟。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极少超过24小时。虽然发作时间短暂,但是发作的疼痛却非常剧烈,常常难以忍受。

  【2】疼痛一般开始在一侧眼眶周围或眼上方,迅速扩展到同侧而出,以至一侧面部,甚至同侧肩、颈部。

  【3】性质剧烈,为跳痛或烧灼样疼痛,多伴有同侧眼面部发红,流涕、流泪、鼻塞及疼痛侧的皮肤感觉升高。

  【4】与偏头痛不同的是,丛集性头痛的病人会坐卧不安,不能安静,来回走动,甚至用头撞墙,痛不欲生。但是不会对其他器官能造成影响,如没有视力下降,胸闷,憋气等,也不会伴有恶心呕吐。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介绍。这些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会让我们对丛集性偏头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患者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之后,要及时的就医,不要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想对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请咨询专家,他会就丛集性偏头痛的特点,给您更多的解释。

  认识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亦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岩神经痛、蝶腭神经痛、Horton头痛等,病员在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有的教科数把该病当成偏头痛的一个亚型。说明丛集性头痛的表现与偏头痛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丛集性头痛的发病率比偏头痛低,而且以男性多见,其发病年龄在20~50岁,平均30岁左右。这种头痛若为女性则与月经无关,有家族史的病人也比偏头痛少得多。

  有些因素可明显促发丛集性头痛的发生,如乙醇、硝酸甘油、组织胺、头外伤等,其中乙醇、硝酸甘油、组织胺还可用来做诱发试验。 大约有一半的病人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间对乙醇敏感,在间歇期转为正常,这种特征对丛集性头痛有诊断意义。

  丛集性头痛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阵发性、爆炸性的一侧性地眶周疼痛;定时发作,多在夜间;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至3小时左右,连续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所谓丛集期);而且疼痛程度很重,难以忍受,以致病人撞头、局部搓揉等;常伴有一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眼跳水肿、面部出汗等;头痛的特点是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每年发作似乎有一定的周期。

  治疗

  1.西医治疗

  药物疗法,如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镇静药、血管扩张药、麦角胺制剂、抗癫痫药、激素类药、抗抑郁药等等;神经阻滞疗法;局部封闭疗法等。

  2.中医疗法

  如内服中药、外敷膏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

  3.中西医结合疗法

  如中药药线穴位植入疗法、活性氧穴位注射疗法、射频消融疗法、高频电火花疗法 、DTP穴位照射疗法、中西药针剂穴位注射疗法等等。

  丛集性头痛易于哪些疾病混淆

  丛集性头痛是一侧眶周发作性剧烈头痛,发病较偏头痛,平均25岁,男性多见,特点是头痛发作似成群而来,表现为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发作呈周期性,无前驱症状。发作时疼痛从一侧眼窝周围开始,急速扩展至额颞部,严重时可涉及对侧。呈搏动性,兼有钻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那么,丛集性头痛易于哪些疾病混淆?

  丛集性头痛应与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痛性眼肌麻痹进行鉴别。

  1、血管性头痛

  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偏头痛样头痛,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

  2、偏头痛

  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面色苍白,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通常为一整天,常为睡眠所终止。头痛前往往有前驱症状,且多为双侧性,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多有家族史。

  3、痛性眼肌麻痹

  是海绵窦特发性炎症伴头痛和眼肌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壮年多见。头痛发作常表现球后及眶周顽固性胀痛、刺痛和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和呕吐,数天后出现痛侧动眼、滑车或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光反射消失等。持续数日至数周缓解,数月至数年后又可复发。皮质类固醇口服有效。

  温馨小贴士:丛集性头痛的特征伴发症状有:颜面潮红、出汗、患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塞。除颞浅动脉怒张外,尚有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不全性Horner氏综合征。

  丛集性头痛的不良反应

  丛集性头痛表现为周其性头痛其发作似成群而来,以反复的密集的发作为特征。多见于青年(20~40岁),一般无家族史。分为发作性和慢性。那么,丛集性头痛有哪些症状呢?

  丛集性头痛的不良反应

  丛集性头痛发作性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60%~70%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s征。

  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分钟,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发作呈丛集性,即每天发作1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

  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1年发作1~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

  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丛集性头痛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1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温馨小贴士:丛集性头痛是所有头痛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血管性头痛之一。丛集性头痛发作时多伴有患侧鼻塞、流涕、流泪、结膜充血。由于长期头痛,患者会出现情绪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