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相当于残疾的一种,它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那么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呢?为什么会患上佝偻病,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佝偻病的症状
新生的婴儿表现为四肢明显短小,头比正常的要大、前额明显突出。
有的是有比较明显的行为反常。比方睡觉总是不安,简单哭,常常出汗,由于过多的出汗,头部会比较痒,婴儿会用头蹭枕头,会呈现比较明显的枕秃现象。
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小孩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胸部骨头异常,中间部分会向外凸出,或者向内凹。
等到1岁过后小孩走路或者站立时,两腿会有“O”“X”型腿的情况
小孩因为钙的缺乏会出现张牙比较晚。
面部表情冷漠,表情少,说话晚,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佝偻病的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讨指出尽管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关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可是与孕期规则补充的母亲比较,孕期母亲未补充者,新生儿的维生素D很快就降至缺少的水平,因而早产、双胎更易于储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修建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足够时刻的室外活动;或许室外活动时皮肤露出少;不论是气候、时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露出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如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缓慢腹泻等,肝、肾严峻危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妨碍,1,25-OH2-D3生成缺乏而引起佝偻病。长时间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缺乏,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影响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添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快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品。糖皮质激素有对立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效果。
生活中,大家经常会遇到嘴角起泡的情况,那儿么对于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嘴角起泡怎样痊愈最快呢?嘴角起泡怎样护理呢?相信大家很想知道,下面就让我们来好好看一下吧。
嘴角起泡怎样痊愈最快
1.热敷
热敷可以缓解嘴角起泡造成的红肿情况,每天晚睡之前,热敷一下,是很有效果的,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这种方法。
2.多喝水
多喝水是很有好处的,很多情况下嘴角起泡都是上火引起的,每天喝一些白开水,能够有效缓解上火的情况。这种治疗方法也是不错的。
3.药物治疗
如果嘴唇上火情况不严重,或者是刚刚才上火起泡的话,这个时候通常会比较痒,当然也比较好治疗。这个时候患者只需要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在患处抹一些牙膏在泡上,这样便可以很好起到消炎以及止痛作用了。但是在涂抹牙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抹的均匀一些,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在睡觉时弄脏枕头,第二天起床后你便会发现水泡已经好很多了。
或者你还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在患处,这种药膏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嘴唇上火长泡等情况都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红霉素眼膏的副作用非常小,通常抹3天左右就能好转。
4.清淡饮食
清淡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治疗嘴唇上火等情况,同时还具有预防上火的作用。专家提醒一些易上火体质人群,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多吃些萝卜、蜂蜜等食物,除此之外还有像梨、大枣等,这些食物都具有很好的去火功效。
嘴角起泡怎样护理
1、保证良好的睡眠
对于上火,好多适用于睡眠时间少引起的,因而,最好保证良好的睡眠。白天时间逐渐延长,自然界阳气充沛,可以适当晚睡早起,每天晚12点之前入睡,早晨7点起床,这样有利于补充人体内的阳气。因为夜间睡眠时间减少,中午最好增加午睡半小时,没有午睡条件时可以听一些节奏缓慢的音乐或闭目养神,以帮助大脑恢复疲劳,让下午的精力更充足。
2、摄取营养、劳逸结合
在平时生活的饮食中,必须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取,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预防以及治疗。同时在患病期间还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过度疲劳的工作,这样不但工作效率不高,同时还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因此而导致上火症状更加严重。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1.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3.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鸡胸等。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佝偻病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导致佝偻病的病因有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疾病和药物影响等。希望大家对此做好相应的预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