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饮食健康网健康资讯正文

健康辟谣:无籽水果都是避孕药种出来的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6-03-10 10:00:22  阅读:283+
   “无籽水果中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经常食用对人体有害!”
 
  真相:
 
  无籽水果的确没有可育的种子来进行繁殖。但是无籽水果的产生和人类使用的避孕药没有丝毫关系!无籽水果是通过育种或植物激素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完全不同,这些处理并不对果实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各类色彩缤纷,香甜味美的水果是大家喜爱的食物。大快朵颐之时,嘎嘣一声咬到一颗坚硬的果籽,总是令人扫兴的事情。于是农民和育种家努力通过研究果实的发育特点来让它们无籽。可是有些人觉得没有籽的水果“不自然”,甚至猜疑是不是给水果用了避孕药,这可真冤枉呀!我们来看看无籽水果背后的原理吧。
 
  水果里为什么要有籽
 
  我们吃的水果,从植物学上来说,基本都属于被子植物的果实。当果实这个器官在侏罗纪晚期出现的时候,它有着神圣的任务——保护和更好地传播包被在其内部的植物幼体:种子。 “被子植物”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有了果实的包被,种子得以更好地传播,也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吃到美味可口的水果了。
 
  花的子房、胚珠,分别发育成了果实和种子。
 
  双授精以后,种子开始发育,整个子房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种子活动的刺激下,子房壁细胞不断分裂膨大,使得整个子房变得膨大疏松起来;同时大量的水和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等)被运输到膨大的子房壁细胞中储藏起来。之后,在果实自身产生的激素乙烯的影响下,整个子房变得厚实而多汁,成为了我们吃到的水果,而里面被包裹着的种子,即是我们讨厌的籽了。有籽水果中,若种子中的胚珠不发育,那么无法产生足够的激素,子房就会萎焉、脱落,不能形成果实。
 
  人们了解了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后意识到,如果能够阻止种子的发育,同时又不影响子房壁的发育,不就能得到既鲜嫩多汁、又不用吐籽的无籽水果了吗?于是,想得美的人们,就这样踏上了生产无籽水果的征途。
 
  怎么骗过一个水果
 
  让它“光大肚子不怀孕”?
 
  在植物体内,对促进植物果实发育影响最大的激素有两类:生长素和赤霉素。生长素是由生物体内20种氨基酸之一的色氨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的,它对于植物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种子的萌发、芽的伸长到植物形态的建立,都离不开生长素的参与。
 
  生长素促进植物的向光性、器官生长和膨大。
 
  再来说说赤霉素。赤霉素名字中的“赤霉”二字,指的是它最初被发现的来源——赤霉菌。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现,水稻有时候会被赤霉菌感染,结果就是受到感染的植株长得相当高。通过提取、研究赤霉菌的分泌物,人们发现分泌物中含有能够促使水稻节间细胞快速分裂和伸长的物质。后来经过不断的分离和纯化,后人发现这种物质其实是一大类结构类似、具有相同生理功能的物质,并将这类物质统称为赤霉素。随后的研究也显示,植物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来对自身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
 
  这里顺便说一句,推动农业“绿色革命”的矮杆水稻,其本质就是赤霉素合成途径上的一个关键基因的突变,使得赤霉素合成障碍而形成的。
 
  赤霉素合成障碍的水稻(左)比普通水稻(右)矮壮。 /Plant Physiology, Fifth Edition
 
  看到这里,也许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端倪了。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的生长,而果实的发育,其本质就是子房壁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所有被子植物发育中的种子都能够大量合成生长素及赤霉素,使得果实进行发育。那么在种子不发育的情况下,想办法为果实提供足够的激素,我们就能够“骗过”植物,获得无籽水果了。
 
  无籽水果是这样来的
 
  那么如何能够使得种子在不发育的同时为果实提供足够的激素来促进果实发育呢?有如下的几个方法:
 
  1、为果实施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抑制种子发育的同时促进果实发育;
 
  2、通过杂交手段,使得种子不能正常发育,同时给与一定刺激,使果实自身可以产生足够其发育的植物激素;
 
  3、通过寻找植物自身产生的种子不育但能够自身产生植物激素的突变个体,来生产无籽水果。
 
  无籽葡萄是第一类和第三类无籽水果的典型例子。例如,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巨峰葡萄,本身是产生种子的。但如果在葡萄盛花期及幼嫩果穗形成育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进行处理,便可以抑制种子发育,促进果实膨大,从而获得无籽的巨峰葡萄。通过赤霉素处理的葡萄,不仅能够达到较高的无核率,还有增加果粒大小的效果。另外一些葡萄品种,例如“京可晶”、“大粒红无核”等,由于其本身的变异,在授粉之后,受精胚囊很快停止发育,但果实本身可以产生激素,从而使得果实膨大发育为无籽果实。
 


 
  施用适量赤霉素可以使葡萄无籽且果粒增大。Sylvan Wittwer
 
  无籽西瓜则是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获得无籽果实。普通西瓜都是二倍体植株,也就是细胞内含有两组染色体,可以正常结籽。人们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使得其染色体加倍成四倍体,这样的四倍体西瓜也能结籽。但是,当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后产生三倍体西瓜,它的胚囊在产生卵细胞时染色体会发生混乱,因此不能正常受精成为正常的种子。这时候,再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花粉中含有的合成生长素的酶系被花粉管带入西瓜果实中,使三倍体西瓜果实内能够合成生长素,结果三倍体西瓜的果实就成为无籽果实。
 
  无籽西瓜内部只有少量发育不全的胚珠。/rfarmfresh.com
 
  第三类无籽水果还有柑橘。人们会发现一些柑橘植株的某一枝条上的柑橘全部无核,这是由于这些枝条在芽时由于外界刺激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得种子不能发育,但果实本身发育正常。将这些枝条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育,就可以生产出无籽柑橘。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无籽柑橘品种,大多数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
 
  除了上面说的几种水果外,菠萝、香蕉等也是常见的无籽水果,菠萝是利用其不能自花授粉结实的特点来达到无籽目的的,而香蕉本身就是三倍体植株,自然也不会产生种子了。
 
  野生香蕉的种子可是非常大而坚硬的,你当然不希望在香蕉中吃到它。 /wikipedia.org
 
  植物激素会影响健康吗?
 
  除了和种子产生密切关联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外,植物体内还含有多种其他的激素,包括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等等。这些激素严密而精确地调节着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各个生理过程,可以说植物的任何生理过程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没有人为添加的也有天然的。所以在我们食用植物组织,尤其是果实等植物激素大量产生的部位时,其所含有的内源性植物激素也一并被我们吃了下去。例如在新鲜脐橙果肉中,内源性赤霉素含量可达10微克每克,生长素含量约为1.2微克每克,我们吃上100克脐橙就相当于摄入了1毫克的赤霉素以及120微克的生长素。生长素及赤霉素无毒,很快会随代谢排出体外,因此对人体并无不良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经常会用一些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施用给作物,来获得所期望的性状。这些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中,以生长素类似物2,4-D、萘乙酸以及能产生乙烯的乙烯利为多。这些人工植物激素属于低毒农药,且若是超量使用会造成果实异常膨大、易于腐烂;植物体生长障碍甚至死亡等不良影响,因此适用量不会很大。并且对这类植物激素有最高检测限标准,例如我国对2,4-D和乙烯利的最高残留限量分别为0.2毫克每千克和2毫克每千克,较欧、美、日等国持平或更为严格。因此购买符合标准的水果,是不用担心这些植物激素对人体的危害的。
 
  同样冤枉的还有番茄、黄瓜……“都是用了‘避孕药’!” 植物激素哭晕在厕所啊,我是植物的激素关你们人类避孕什么事啊……
 
  与植物一样,动物体,包括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殖过程,都需要激素的参与。但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在化学性质上差异相当大,并且识别机制也各不相同!就像动物激素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一样,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也无法发挥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就好比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只能被对应的操作系统所识别和使用一样。
 
  避孕药,本质上是人体激素的类似物,因此才能够被人体的响应识别机制识别、进而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指标,达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而植物体内,由于缺乏相应的受体以及信号途径,用避孕药是完全无法起到给植物“避孕”的效果的!同理,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各类植物激素,被摄入人体后也不会起到激素的效果,因此不必谈“激素”而色变。
 
  结论: 流言破解。
 
  大多数无籽水果的生产都不需要人工使用植物激素,就算使用,过量了也会导致植物异常的生理特性。而植物中自然产生的植物激素原本就不少,人类历史上长期大量的食用它们也并没有表现出健康危害。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无法互相替代,避孕药无法让水果无籽,植物激素也无法调节人的生长发育。
 
  一句话:还是好好享受美味的水果吧。
 
  关于植物激素的很多误解都来自于“激素”二字。也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个名字代替“植物激素”,可以更好地把生长素等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和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有调节作用,但对于植物不过是次生代谢产物)这两个概念分开吧。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